- 作者:湊佳苗
- 譯者:陳嫺若
- 出版社:皇冠文化
- 出版日:2010/10/11
- ISBN:9789573327219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購買網址: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8610768218&lid=search&actid=wise
♘內容簡介:
有罪!無罪!究竟由誰來決定?
補償,又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才夠?
《告白》暢銷名家榮獲「書店大獎」後,備受期待的首部力作!
一件十歲女童遇害懸案,
四個記不清兇手長相的目擊者。
一段口不擇言的激動控訴,
從此將她們的人生推向了贖罪的黑洞……
「在追捕時效期滿前,妳們去找出兇手來!
如果做不到,就得補償到我滿意為止!」
現在回想起來,真正改變了我們命運的,並非英未理之死,而是十多年來深深釘進我們心裡的這句話,以及英未理媽媽當時歇斯底里、咬牙切齒的神情。
不,或許早在英未理跟著她爸媽從東京搬來我們這個「全國空氣最乾淨的小鎮」時,一切便已起了轉變。或許像芭比娃娃般精緻的她,和我們這些在鄉下土生土長的野孩子根本不應該玩在一起。又或許那天,是我們四個人在什麼時候做錯了什麼,所以她才會死?或許,我們才是真正害死英未理的兇手!
眼看兇手的追捕時效就快到了,是不是因為我們記不起那個男人的樣子,才一直捉不到他?這些年來,這個念頭就像無形的緊箍咒,緊緊地圈住了我們!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夠補償?如果說,我們身上的罪,用四段活著的人生來贖,這樣夠不夠?……
原以為安全的校園裡,發生了一件駭人的命案!身為目擊證人的四個女孩背負了一輩子的內疚,從此步上殊途同歸的悲劇之路。然而,面對無辜死去的小女孩,有罪的是誰?該為此贖罪的又是誰?誰有權利理直氣壯地丟出石頭報復?而為了彌補「還好不是我」的罪惡感,又必須付出多少倖存的人生?
繼《告白》之後,日本「書店大獎」得主湊佳苗再度以獨特的輪述手法,透過當事人的不同視角,一層層剝開所謂「罪」的真相,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人性掙扎!
♘作者介紹:
湊佳苗
一九七三年生於廣島縣。二○○五年入圍第二屆BS-i新人腳本獎佳作。二○○七年獲得創作Radio Drama大獎。同年以〈神職者〉獲得第二十九屆小說推理新人獎。二○○八年收錄該作的出道作《告白》獲得週刊文春「Mystery Best 10」第一名以及第六屆本屋大賞第一名。二○一二年《望鄉、海之星》獲得第六十五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短篇獎。著有《少女》、《為了N》、《夜行觀覽車》、《往復書簡》、《境遇》、《花之鎖》、《藍寶石》等。
作者相關著作:《境遇(附繪本特別版/含書盒)》、《境遇》、《告白》
♘閱後隨想:
看到本書是《告白》的作者所寫就毫不猶豫地租了回家,用一個優閒的午後眉頭深鎖地看完,因為我完全投入在本書沉重又鮮明的內容裡。
故事起因很簡單,一個少女被姦殺,而四個曾看過兇手的女同學卻都不約而同「忘記」兇手的長相,讓搜查無處開展,悲痛欲絕的母親對四位女同學烙下了一句沒想到之後會害她們被囚禁一生的咒語:「在追捕時效期滿前,妳們去找出兇手來!如果做不到,就得補償到我滿意為止!」。
本書用四位女同學加上這位喪女母親的主觀告白所組成,由五段不同的視角拼湊出一起慘絕人寰的少女姦殺案,以及這五人在事件發生後的人生。
四位目擊者對「贖罪」的解讀,從頭到尾就是個誤會,殘酷又可笑的誤會,甚至於毀了四個人一生的誤會。
這看似簡單的故事、以及早已不新鮮的的敘事手法,為何能凝結成一塊匯聚了遺憾與誤會的大石頭,壓的我的心頭沉痛不已,卻又如此飢渴地急著把故事看完呢?
因為這本書寫出了我內心所深感遺憾的人性盲點---立場。
每個人從出生後睜開眼的那一刻,一步步建構起「我」這個概念,世界也是由「我」的視角所看出去的主觀,在懂事成年之後,我們學會了說謊、口是心非等種種自私以求自保的行為,卻從沒有想過,除了「我」以外的人,也是以同樣的「我」的概念在看著這個所謂的「你」,「我」有自己的立場,那麼除了「我」以外的人,又何嘗沒有呢?
當我明白了這一點,我就像是走進金碧輝煌的城堡裡的農民對自己的粗鄙感到羞愧一樣,馬上就拋棄了過去的「唯我獨尊」的想法,從此不論遇到任何事情,我都能站在其他人的立場客觀地審視一切。因為,如果每個人都覺得「我」是對的,那麼到底有誰是錯的呢?如果每個人都覺得不是「我」的責任,那麼到底是誰該負責任呢?
外面的世界如此之大,世界上的人又有如此之多,如果無法從外面的角度審視自己、不試著從其他人的角度看看自己唯我獨尊的嘴臉有多麼醜陋與無知,那麼你的宇宙,就像是個透明氧氣罩,只夠把你自己豢養在裡面,卻讓外面的人天天看你的笑話。
很遺憾的,只站在自己的立場看事情、無法體諒他人的人,占了地球上的大多數!
這些人不知道自己失去了改善自我的機會、失去了使他人真心喜愛的機會、失去了為他人著想的機會,這樣還不打緊,畢竟要以甚麼形象過一生是個人的選擇,我無權過問。
但被這樣的人貶低、瞧不起、欺負、使喚之後,我還能因為「可以站在他的立場為他想」因此不放在心上,沒想到卻反而助長了這種人認為「看吧,我果然是對的」的氣燄,真是不知道該說甚麼才好,只能繼續「體諒他的立場」吧我想XD。
或許稍微離題了點,但立場這件事,對我來說是很值得省思的。本書中這起事件,若大家都能想想其他人的「立場」,或許就不會發生接下來的憾事。
若大家都能在不懂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時,硬著頭皮開口問一下,就不會因為自己過度的解讀,而種下誤會的種子,甚至發芽成直達地獄的後悔。
看著五個人彼此間來不及傳達的真相與真心話,真是覺得有無限的遺憾與懸念。本書的精彩之處就在於此,請大家有機會務必要拜讀一下。
最後,如果我是故事中的目擊女同學之一,我一定是其中最白目敢開口問:「請問阿姨指的贖罪...是指...?」卻也不會因此誤了一生的人...。
留言列表